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倾听夜色

如果我们走失了,我会在原地等你...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  

2015-10-12 22:02:27|  分类: 如风(游记)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
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再次回到大理,心里依旧惦记着喜洲。我想,无论再来几次大理,无论匆忙还是闲适,都会抽时间去喜洲看看,不断地找寻关于这个桃源旧地的记忆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抵达喜洲已是下午,在侯庐住下。这里的主人严学侯是喜洲富商大族严家后裔。打点客栈的是一个来自四川的家乡人,十分好客,于是坐在一起喝茶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他说现在到喜洲来的游人越来越多。在侯庐也可以参观老宅院,在里面看演出和品尝白族的三道茶。但相比之下,我还是更愿意避开那些游人,在房间里自己安静地品茶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 算起来也来过五六次喜洲。但每次都是走马看花,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古镇的人文历史。去年离开后,有幸拜读了土生土长的喜洲人赵勤先生撰写的《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》一书,通过对喜洲史韵,以及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详尽的撰述,让我对这个古时的桃源福地曾经的美丽,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这个座落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小镇,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。1941年抗战期间,老舍先生初来喜洲,就在《滇行短记》中写到:
     喜洲镇却是一个奇迹。我想不起,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,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...进到镇里,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,街旁到处流着活水;一出门,便可以洗菜洗衣,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。街道很整齐,商店很多。有图书馆,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,字是贴金的!有警察局。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,都是雕梁画栋。有许多祠堂,也都金碧辉煌。不到一里,便是洱海。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。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,真是世外桃源啊!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的70多年前的喜洲,安宁祥和,繁华有序,实在令人向往。走在古街上,像梦境的闪回,我努力地去想象还原旧时的模样。
       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眼前的喜洲,黄昏如幕。被这些田稻所包围,遥望之余,依旧对它的过往充满怀想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这里至今都还维持着最基本的农业生产。但旧时的喜洲,由于耕地少,多数人靠经商致富。早在南诏之前,其足迹就已远涉“寻传”、“骠国”等东南亚一带。唐宋时期,喜洲人口稠密,手工业发达,已是一座著名的纺织都城。明代,文商兼营的先进理念使喜洲独具特色。清代,商业大规模发展。喜洲商人在云州、腾越、怒江和丽江等地站稳脚跟后,逐渐形成“喜洲帮”。
     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喜洲商帮的足迹,在“茶马古道”上叩响一串串的悠扬铃声。以严子珍的“永昌祥”号、董澄农的“锡庆祥”号、杨鸿春的“鸿兴源”号、尹辅成的“复春和”号为代表的四大家恪守本分,诚实守信,在喜洲这块弹丸之地迅速崛起,超过了云南的“腾冲帮”和“鹤庆帮”,成为滇西第一商帮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喜洲商人致富后开始修建私家宅院。喜洲民居精巧、整齐,多为“三坊一照壁”和“四合五天井”两种。但却十分讲究,规定严格。比如祖上和家里无功名,大门就不能建成飞檐斗翘,墙壁不能刷成白色和黄色。也不能盖阔气的门楼和照壁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     喜洲民居的建制,也浸润着文化理念。比如“三坊一照壁”、“四合五天井”,是表达家族成员“群居合一”的理想;而左右对称,是突出“中”的重要。即以中轴线为基准,主次分明左右对齐,严格遵从礼仪秩序。
    
      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 
        遍布院墙建筑的文字,是诗情画意,也是一种家训。比如照壁中心题字,一句四字,彰显着一个家族的文化底蕴和治家方针。最有趣的是按主人姓氏来题写。比如杨姓题“清白传家”,张姓题“百忍家风”,王姓题“三槐及第”,尹姓题“理学传家”,李姓题“青莲遗风”,赵姓题“琴鹤家声”,严姓题“富春家声”等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这样的建筑,有血有肉一般鲜活。文化的注入,又使其拥有了灵魂。每一座建筑,都凝结着历史,藏着一段生动的故事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 喜洲建筑的装饰,并非简单的夸饰。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追求民居的设计、结构、彩绘、雕刻、泥塑等,都透射出喜洲人的文化审美情趣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    岁月在这里停下了脚步。 旧时的喜洲,就在庭院老屋的一砖一瓦,檐脊图腾铭文碑刻和雕梁画栋的栩栩如生中,令我深深沉醉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在清晨的阳光中品茶,像是回味茶马古道上的旧故事。喜洲四大家中的严家,发迹的秘诀便是发明了中空半圆形状的沱茶,因不怕浸水,避免了原有饼茶和砖茶在运输过程中惧雨的致命弱点。当然,沱茶的盛行,并不仅仅因为其如碗状的外形,还因为其独特的配方和良好的品质,使其流传至今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在嬗变的时光中,虽然曾经的繁华不再,但完整的古镇,不仅令我等喜爱之人流连,还吸引了许多外国人。据说有一个叫林登的美国人从小就随父亲来到喜洲。2008年在喜洲买下一个院子,起名叫喜林苑。近年来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把家安在喜洲,寻找他们心中的东方桃源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 品完茶,阳光已经攀爬到旧屋的腰背上。漫步在喜洲的古巷,看古屋、古井、古树、古寺,感叹曾经的华丽以及满含岁月的沧桑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 商帮的遗迹除了这些旧房舍,再无其他。多少年过去,时光流转中唯一不曾改变的是太阳灿烂,即便是垂暮的老墙,光晕依旧温暖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 阳光的影子,在画墙中拼贴出另一幅画,让我错觉,回到了旧时光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走在熟悉的路上,耳边有马蹄声响。仿佛商帮的脚步,急促而匆忙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这不过是一种错觉。晨光中的身影,影子被拉得好长。但却不是马帮,而是忙碌的居民,以寻常的脚步融入新一天的生活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按照艾伦曾经指的路,再一次去探寻。却发现有些路绕不出去。后来才知道有那些路隐藏在某一个院子里,在你以为没有路的地方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 那些纵横交错的巷道于我们而言,还是像迷宫一样。大多随团来的游客几乎不知道这些地方,因而无法真正领略喜洲的静谧和安详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 一个拐角之后,斜门而入,又是一个隐藏的院落。来了又来之后,像是回家。虽然大院的两扇木门依然紧闭,但却觉得只要轻推,就可以看见另一方神秘的世界。墙角的瓜已经熟了,红得金灿灿,更让我相信,住在这里的人并没有走远。而我自己,即便离开,也从来不曾走远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果然,冥冥缘分中,在我们离开喜洲的第二天,赵大哥又邀请我们回喜洲相聚。给我们抒发他的故乡之情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我们一起去重温了七尺书楼旧址。还特地去参观了位于喜洲完全小学(当年的淑川小学里面的苍逸图书馆旧址。了却了前几次未能进入校门的遗憾。
         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 喜洲的学校和寺院,都是由当年的商帮捐建。苍逸图书馆是1938年富商严子珍耗资6万多捐建,因他的号为“苍逸老人”,故图书馆以此命名。图书馆“为室十有九间,置书三千零四十六种,为数一万零六百一十三册,悉称善本”,存书以古籍为主,从此小镇有了可以收藏、阅读古籍的地方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喜洲商人对教育历来崇尚和重视。1937年,喜洲商帮领袖董澄农、严子珍倡议捐资,还在苍山五台峰下建成了一所五台中学,老舍先生看到,误以为是一所大学。1945年,董澄农又捐资100万,在大理城筹建图书馆(又名澄农图书馆),图书馆藏书7000多册,以方便中学师生借阅。

 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如今的旧馆已经“书去楼空”,只留下一块残碑和一座空楼,令人惆怅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从学校出来,又去探寻对门的大慈寺。这是大理最古老的寺庙之一。 内设建经阁、钟楼、大成殿等。供奉有孔子及其弟子牌位,曾是喜洲的文庙。我说成都也有一座大慈寺,赵大哥告诉我这座大慈寺正好因缘于成都的大慈寺。相传建于南诏初期,元代张道宗《纪古滇说集》记载,王曾遣喜洲人张建成朝唐。张建成入觐过成都大慈寺,初祷神钟以成,寺僧戒曰:“击钟一声,施金一两”。时建成连叩八十声,僧乃易其名‘化成’。成遂学佛书,归授滇人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  大慈寺释、儒、道三教合流,大门有对联“三教同心,忠孝慈悲感应;上善若水,澄潜沉浮浑沦。”可以看出喜洲人宽容开放的心胸。抗日战争时期,武昌华中大学(现华中师大)迁驻该寺,著名学者韦卓民、游国恩、包鹭宾等人在此从教,8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。
       我们在寺内的一面墙上,还看到了文革留下的宣传画。虽与古建筑极其不协调,但却是一段真实而荒诞,无法抹去的曲扭史。
  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赵大哥还陪我们去看一些民居院落。走过四方街,街边回族大娘卖的玫瑰糕饼,他说是从小吃到大的。尝在口中,深感虽时光流逝,但有些味道依然存在,不曾改变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在一家民居的楼上,看到珍藏下来的佛龛。在黯淡的光晕中,仍然散发着陈香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曾经的喜洲,巷巷有流水,家家爱养花。如今的古镇流水已不见,但花草尚存。旧时的商帮早已不在,茶马古道的马蹄声也成绝响。唯有衰草还在布满风尘的旧墙上迎风吟唱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一些翠绿的竹叶从墙缝中长出来。就像眼下的喜洲古镇,在坚硬的空间里,依然在狭窄的缝隙里保留古意,做着美妙的梦。


[原创]喜洲·找寻桃源旧地的记忆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 

       艾伦说特别喜欢这些螺丝墙。我说也是,因为里面藏满了乡愁和梦。古老的螺丝还在泥墙里沉睡。无论再过去多久,我都相信,这里永远是赵大哥的乡愁,也永远是我们心里的一个梦。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95)| 评论(9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