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倾听夜色

如果我们走失了,我会在原地等你...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  

2012-09-27 22:57:06|  分类: 如风(游记)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 

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

 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 

 

   归途。在高原和平原之间抉择,为避开高原反应的困扰,逐折道西安,从平原返回。

   途中,经过甘肃天水,顺道探访麦积山。

   麦积山是一个很形象的名字。这个藏在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突起的孤峰,远远地望见,的确很像一个硕大的麦垛,不知这垛中藏有多少的宝藏和梦想。

   在阳光灿烂中,想象那种云雾缭绕,朦胧飘渺的“麦积烟雨”。但蓝天的陪衬,绿树的烘托,还是让眼前的孤峰鹤立鸡群,不同凡响。

 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

  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(其它为:龙门石窟、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),石窟开凿在山峰西南面的悬崖峭壁上,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,让这一片山脊不再寻常。

   一直很想去莫高窟看看。那个因为叫乐樽的和尚,受到佛光的恩泽,而变成一片圣地的莫高窟。但一直没有机会,这次也想去,但时间捉襟见肘。能看麦积山,也实在是一种弥补和安慰。

   我想这麦垛一样的孤峰,能和莫高窟一样,成为一片圣山,一定也藏有许多神奇的故事。而那些山壁和石窟里的佛像,都是这些千年故事的线索。
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

   山壁上佛教窟龛太多(共有194个,其中东崖现存54个洞窟,西崖现存140个洞窟),顺着那些旋梯游走在东西崖之间,像走在迷宫里。那些洞窟里的泥塑(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,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),有些清晰,有些被密网遮得很模糊。

 

 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  泥塑的开凿年代,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,历经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,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。

 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
   不知道前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,才让我们有幸看到如此宏大的场景。不管是远观,还是近看,都不禁深深赞叹前人的智慧和不凡。

   这几尊巨佛,寄居在高高的山壁,把眼中的尘世看得清清楚楚。我惊异于他们的眼神,那是一种可以看穿内里的眼神,犀利,但并不极端尖锐,凸显出一种超然、大智。这样的目光,即便雾里看花,我想也是看得明明白白。

 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

   石窟里的造像,在我眼里透着神秘。不仅仅因为人神之间的距离,还因为他们神情迥异的眼神,让我感到陌生。但仔细观察,这些神,俯首下视的体态,和善的面容,还是潜藏着世俗之人的影子。

 

 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

   看过很多洞窟后,渐渐迷糊。看起来大致差不多结构的造像,仔细对比才会发现其差别和特色。比如北魏造像清俊,睿智;西魏、北周造像的温婉、淳厚;隋唐造像丰满、细腻;宋代造像写实、庄重等。而我一一看过那些洞窟,看过那些介绍,过后很快就模糊一片,脑海里只剩下一些记忆的符号,准确的说是一些很抽象的印象,比如那些浮现在我面前的各式各样疏离的眼神,总让我浮想联翩又百思不解。


 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

 

   应该说麦积山石窟的佛像保存还是比较好,自十六国后秦开窟到明清的一千六百余年间,石窟保护主要由住寺的僧人负责,也有大量民间的善男信女自发进行参与保护、维修,地方官府也有参与。四十年代初,当地学者冯国瑞首次考察麦积山,呼吁政府保护和维修石窟,并于1947年成立麦积山修建保管委员会。据说解放后,这里的保护工作也一直在延续。但你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那种支离破碎的残破,还是四处可见。要么缺胳膊,要么少手。实在是令人心生叹息。佛们用其残破的身体,昭示着神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。

 

 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

   我们都渴望有这么一只手,不是那种可以遮天的一只手,而是一只可以点石成金的手,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手,一只可以驱散阴霾,带来光亮的手,一只可以抚平悲伤,带来安慰的手。

    这样的一只手,如果不在这里,在哪里?是心里吗。

 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

     这些密布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洞窟,大大小小,“密如蜂房”。每一扇小窗里,都是一个神秘的世界。无数神秘的小世界,使这座山成为一个神秘的大世界,挺拔于此,令我们长久地仰望。

    

 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 

 

   神的世界离我们太遥远。我只能站在他们面前,默默感知,感知从那个遥不可及的世界传来的生生不绝的气息。 

 

 

 

 

归来

 



 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 

 

 

   那天夜里,住在西安。很圆的月亮,遥远的想念。很多年没来西安,只是去年路过。走在夜灯朦胧的街道,还是觉得,记忆中的古都长安,遥远而模糊。要找回那种梦回唐朝的感觉,太不真实,几乎不可能。于是我降低要求,看看古城墙,吃吃肉夹馍。仅此而已。

   第二天一早去的时候才发现,古城墙已经不能随便上去。远远地望望,古都长安的影子也如此虚幻。而肉夹馍,我也在旁边的小巷子里找到。不过和很多年前相比,味道和分量都差了很多。我明白,那曾经的记忆和感觉,过去了,就再也回找不回来。

 
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 

 

   酒店旁边的小巷子(东关炮坊街)里,有一座唐朝留下的罔极寺(创始于唐神龙元年[705])。是镇国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。寺名取自《诗经》“欲报以德,昊天罔极”之句,表达子女对父母无限的孝思。盛唐时居于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,在唐皇城内供皇室宫廷朝礼之用。

   时间尚早,寺庙大门紧闭。我知道我等不了寺院开门,就只能这样在门外看看。据说寺门外这一对貔貅为唐代石雕原物,靠在上面,有些冰凉。在这杂乱无章的小巷子里,寺院被挤压得狭小而沉寂,已经很难想象这里曾经“穷极华丽,为京都之名寺。”的辉煌。无论是武则天,还是太平公主,无论是得势者,还是失意者,那一段段传奇都随历史的烟尘远去,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行行字迹。而这些遗留的建筑,不会说话,我们却能在他的沉默中倾听,在现实模糊的空气中遥想当年曾经的清楚。

 

 

[原创]我们去青海·路过麦积山 - 荫子 - 倾听夜色

 

 

   告别西安,只剩赶路。抵达广元时,感觉已经到家,于是去昭化辜家大院吃辜家秘制菜肴。恰逢院里一场大雨,驱散了几许暑热。我们坐在门槛上,目光追逐着那些四处乱窜的蚂蚁,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忙碌。

     而属于我们的世界,也依然忙碌。休息片刻,继续上路。这时收到芦苇的短信,问我是不是正好在新疆(大约是因为我目无组织纪律,消失得太久)?我告诉她不在新疆,在青海,但已经离开回到广元。而她正在且末的沙漠公路上穿行,说离青海不远,只有几百公里。我想这不远的几百公里,也终究还是遥远。唯有在文字的世界里,我们可以没有距离,彼此穿越。。。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83)| 评论(5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